(相关资料图)
近日,山西一所小学公众号发文,讲述了该校学生捡到“古董”上交博物馆的故事。文中称,该校一名学生在某湿地公园里游玩时,捡到了一只铜瓶。孩子和大人猜测这只铜瓶可能是“古董”,就把瓶子辗转送到绛县博物馆鉴定。“经过约20天的等待,博物馆传来消息:这只紫铜带盖瓶是真迹!9月16日,博物馆为孩子开具了移交证明,正式接收这件文物。”
这篇推文中的《移交证明》写着:“今收到XX同学移交器物1件套。移交清单如下:紫铜带盖瓶,1件,尺寸为通高15cm,底径7cm,口径6cm,腹径10.5cm。”
▲公众号推文中的《移交证明》
10月23日,绛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,发布推文的学校可能对真实情况有所误解。
这位负责人介绍,当初与孩子见面的时候,他提过这个铜瓶有可能是1949年以前的。但后来经专业人士研判,这只铜瓶其实是一件现代工艺品,由于环境潮湿,生锈很严重,“在网上可能标价一二十块钱”,“(年份)估计最长不超过10年”。
▲公众号推文中的“铜瓶”插图
该负责人表示,据了解,发现这只瓶子的共有2位小朋友。考虑到孩子们的初衷是很好的,博物馆给他们一人发了一个证书。他指出,《移交证明》上的用词是“器物”,而非“文物”。他强调,称其为“文物”是与真实情况不符的。
红星新闻记者 王语琤 实习生 于梓懿
X 关闭
X 关闭